董氏基金會表示,大部分健康檢查項目僅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測,但根據一篇發表於《預防醫學報告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若能將心理外勞仲介健康作為健康檢查的一部分,有助於有精神問題卻未接受治療的人尋求協助。

該研究為丹麥研究團隊於2012至2014年間,隨機抽樣年齡介於30至49歲居住在蘭納斯市的公民,共有4,871人參與,這些參與者除接受例行性健康檢查外,還需填寫健康習慣及自我評估健康狀況的問卷。研究發現,受試者中有9%的人心理上較容易受到傷害,其中有超過五成並未尋求醫療協助,大部分背景為受教育時間短、收入低或是獨居者。

前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、顧問醫師陳正宗表示,臺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心理健康篩檢部分,僅有2項題目,分別是「有沒有失眠」及「心情好不好」,仍顯不足。過去許多研究證實,有憂鬱症狀的人不一定會說出來、不易被察覺,不像生理狀況透外勞仲介過檢查就可以知道。

外勞剛到一個新的環境,難免會有一些適應不良或是水土不服;但是雇主一但發現外勞工作無法勝任;一定要與公司連絡,本公司將會進一步了解原因並輔導溝通;若經輔導三次後仍然不能適應工作,則依政府規定通報主管機關驗證處理後,外勞仲介將儘快辦理遞補新的外勞;但若外勞在台工作未滿180天,則其衍生的費用須由雇主承擔。部份小型仲介公司或是跑單幫者以超低價收費吸引雇主,很多時候這類公司或個人無法保障良好的服務,或沒有對外籍勞工實施任何訓練。有保障的外勞仲介公司依法收取合理的仲介費及介紹費,同時應對外籍勞工提供文件及翻譯服務。
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,若未來健康檢查能加入心理健康項目,如同身體檢查般普及,讓本來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能夠直接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,也能夠避免民眾「逛醫院」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
葉雅馨提醒,不須將精神疾病標籤化,教育程度會影響對疾病的理解程度,教育程度低者能夠接觸及蒐集到的疾病訊息相對較少;低收入者忙於滿足生理需求,較難顧及到心理層面;獨居者或是很宅的人,健康狀況較難被旁人發現,容易耽擱黃金診治時間,此族群者更特別需要我們主動去關心。

arrow
arrow

    thoughlj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